《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4-10-09 15:52:2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4、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⑴(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⑵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伽利略为什么有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③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

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

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

2、交流: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3、评价:

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得到主动发展。而崔云宏老师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崔老师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自主读书,诱导感悟就读书的形式提出: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就读书的内容提出:对你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这样,从读书的形式到读书的内容都给了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优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一改过去那种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结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的做法,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进取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心去读书,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动发展

崔老师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合作研讨中再次提出让学生认真读书时说: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提些什么问题?短短的一段导语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通过两个假如,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要进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读,悟;二是就你会向伽利略提些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三是在如何读懂课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只有这样用心去读、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2、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他就是──伽利略

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 略。

二、初读课文

1、伽利略是怎么发现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⑵ 完成填空: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

更正 的确 胆大妄为

⑵ 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宣布 固执 比萨城 解释

开火车指名带读、齐读。

⑶ 指导释、辩的字形

⑷ 交流填空题。

三、再读课文

1、学生简介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结论产生了怀疑。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2、补充亚里士多德的资料,感受他的伟大。

3、师小结:

正因为亚里士多德这么伟大,所以,人们把他看成是真理的化身。(板书:真理)现在,就请你再读读课文,找找看,课文中还有哪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4、(随机出示4个句子)指导:

⑴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⑵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⑶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⑷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5、正是在人们这样的指责中,在人们这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要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我们且不说试验能否成功,就凭他这样的做法,你想对他说什么?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个角色写一写。

旁观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戚朋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自己写,教师巡视指导。

⑵ 集体交流。

6、小结。

四、伽利略又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他成功了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伟大

亚里士多德=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3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及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伽俐略敢于提出疑顺,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教学准备】

1、课外读本。

2、重量不等的两个物体。

3、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伽俐略、亚里士多德生平。

【教学过程】

一、读悟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

(指名一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的生平)

2、在学生自学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本课探究的任务:

伽俐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出示探究任务:

⑴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⑵ 伽俐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做了怎样的试验?结果怎样?

二、自读课文,探究解疑

1、阅读第一段。

2、阅读第二段。

⑴ 课文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课文用一个什么词说明当时的人对他非常相信?

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比比读读:

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

⑵ 指名读第二段。

3、讲读第三段:

⑴ 伽俐略却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

⑵ 伽俐略是怎样想的?谁来读读伽俐略的心里话,指名读第三段。

⑶ 指点:

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从正面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会产生什么结果;然后又从这句话错的一面分析。

(突出:如果……就……;但是,如果……就……)

⑷ 齐读第三段。

4、讲读第四段(4~6)

⑴ 伽俐略可贵的地方还表现在哪儿?默读,找出重点词语:

(反复做,都证明,总是,才,已经)

⑵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⑶ 指点:

① 在教师里做一个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试验。

② 请同学们听师读,想象当时伽俐略做实验的情景。

③ 请大家作准备,谁能把那天的情景描述出来?

⑷ 各自准备讲述。

⑸ 同座对述。

⑹ 指名描述。

⑺ 齐读全段。

⑻ 这个试验的成功,使人们明白了什么?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发。

想──说

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展开创造性设想。

三、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1、把《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和组内同学尝试着做一个小实验,把实验经过、结果记载下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