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二十四节气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雪二十四节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雪的寒冷。
2.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雪节气。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雪节气》的故事音频及图片
活动内容:
一、由来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意义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三、注意
注意润燥
1、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湿度,远离干燥和流感。
2、对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
多吃含叶酸的蔬果抗抑郁
1、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
2、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今年是22日),是24节气中第20个节气。
2、了解简单的小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来与相关习俗。
3、理解小雪儿歌的含义,并大胆尝试复述。
4、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
1、PPT故事《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第二十节小雪》或“图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
2、儿歌
小雪到,小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带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3、节节虫身体中间留出空白可添画的部分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图片(节节虫、吉鸟、大尾鱼)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雪的节气特点。
(1)小雪的天气是怎样的?
(2)大地、树木都有些怎样的风景?
(3)在天冷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抵抗严寒?
小结:在二十四节气中,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小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过后,要要添加厚实冬衣保暖,还要加强身体锻炼。
3、添画节节虫: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数物对应的内容。
4、健康领域还可以延伸,给树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小雪后的食物(腌腊肉、吃糍粑的风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鲫鱼等良好饮食习惯)。
四、活动延伸
美工区,制作节节虫;阅读区,自制绘本;建构区,搭建节节虫。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节到小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瑞雪兆丰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小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2、一起学习几个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3、户外实践:到户外帮助树木保暖。
4、室内实践:串山楂活动。
活动延伸
了解有制作腌菜习惯的幼儿家庭,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腊肉,并带来幼儿园观察腊肉的变化。
【课程简介】
在“冬天来了吗?”课程中,孩子们能够了解小雪时节的气候特点,通过在自然中寻找冬意,学会根据条件在自然中寻找答案并用语言表达,同时通过毛巾操的练习克服懒惰情绪、坚持健康生活。属健康、语言领域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小雪时节的气候特点;
2.技能方面:学会根据条件在自然中寻找答案并用语言表达;
3.情感方面:克服懒惰情绪,坚持健康生活。
【课程内容】
1.小雪感受分享(5分钟)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节气是小雪。说到小雪,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特殊的理解呢?小雪时节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大自然中生物的灵气减弱,万物进入休养状态。小朋友们有没有感同身受呢?一到冬天早晨就想赖床,不愿出门面对刺骨的寒风……
2.寻找冬意(35分钟)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师:但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我们感受到冬天来临的过程也比较漫长,现在小雪节气已到,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冬天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去大自然中感受一下吧!
(2)活动进行
①通过五感,收集自己找到的冬天特征。(感受冷风,触摸冰霜,观察枯树……)
②分享自己找到的冬天特征,绘制图画。
3.毛巾操(15分钟)
所需材料:毛巾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你们找到冬意了吗?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们、动物们逐渐怠惰起来,不愿出门活动,只想温暖被窝。但这并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毛巾操,作为今天课程的收尾吧!注意做操时,胳膊一定要伸直哦~
(1)站直,向前伸胳膊,手背朝外,手提毛巾,使毛巾与地板相垂直,然后用拧抹布的方法拧毛巾;伸直胳膊,呼气,向内转动手腕10次。最大限度的转动手腕效果更佳。
(2)伸腰站直,两手抓住毛巾的两边举向头顶。胳膊竖直举起,身体尽量伸直;呼气,慢慢的将毛巾越过身后,放下胳膊。吸气,慢慢举起胳膊,恢复原状,如此反复做10次。
(3)站直,挺直身板,一只手放于头后,另一只手放于腰后,竖直的抓住毛巾;抓着毛巾慢慢的上下移动。右手在上做10次,再换左手在上做10次,如此反复做即可。
(4)站立状态,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胳膊向后伸,手掌向上抓住毛巾。胳膊间距保持与肩同宽;慢慢呼气,膝盖伸直,向后仰,挺胸;恢复原状,如此反复做10次。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雪的寒冷,体验制作糯米美食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雪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3、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制作糯米美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美味的小雪》故事音频及图片;“糯米美食”组图。
纸面教具:《新年装饰》。
材料准备:“美味的糯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蒸熟的糯米饭、糯米面团、红糖粉、不同的坚果碎或馅料,如芋泥、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小雪节气“冷”的特点
——今天真冷啊,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暖和一点吗?
——活动身体后,你们有没有更暖和一些呢?
二、播放音频/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小雪食糯的习俗
——寒冷的小雪来了,熊猫奇奇、熊猫妙妙又有什么保暖的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的好办法是什么?
三、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感受糯米美食的丰富性
——奇奇和妙妙吃了美食,还拍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美食你们都吃过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四、出示材料制作糯米美食体会制作享用美食的快乐
1、出示材料,请幼儿观察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制作想法。
2、根据幼儿兴趣,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制作糯米饭/八宝饭、一组制作红糖糍粑,教师巡回指导。
3、成果展示,幼儿品尝糯米美食,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目的
1、了解小雪节气的由来,包括小雪的时间以及文化
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
活动安排
小雪节气相关儿歌、风俗、科学知识
儿歌:
小雪到,小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戴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小雪问答知多少?
(1)小雪节气的时间?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小雪”节气的原本之意。节气小雪与天气预报中小雪不是同一概念,节气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一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2)小雪节气有哪些风俗?
民间有“冬腊风腌”的习俗。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在南方还有吃糍粑的`习俗,是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
(3)小雪节气意味着天冷了,要开始下雪了,那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的,阳光蒸发陆地、大海、动物、植物里的水,形成水蒸气到空中,水与灰尘凝结聚拢,受重力开始下落,通过降雨回到地面。当气温足够低时,则会以雪的形式落下。雪其实是一个个固体小冰晶组成的,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雪花冰晶。
(4)雪的科学知识拓展
A、雪具有保温性
俗话说的“瑞雪兆丰年”,就是指雪能够像被子一样覆盖在大地上,有效防止土壤中的热量过快地散发到空气中。
B、下雪后,为什么有时候在枯草上堆积,而水泥路上却没有积雪?
当地面温度低于0度时,雪落在地面上就不会化。地面温度高于0度时,水泥地面由于是一块整体,体积大、热容量大(除非是寒带冻土层,否则一般情况下,地下温度都高于0度),且导热系数高于植物纤维等,于是当雪花落在水泥地上,地面的热量便将其融化。
C、下雪后影响交通,怎么解决?
因为盐水溶液的凝结点比水要低很多,所以能在同样的温度下不容易凝结成冰;工作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一物理特性,所以用盐水来化积雪,防结冰。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雪花飘飘,小雪来到”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趣味活动,帮助大班幼儿感受冬季天变化。上海很少下雪,通过课程增加对“雪节”和雪花的相关认知,了解小雪节气的相关习俗,增加科学小常识,提升语言表达、艺术创作、精细动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属语言、社会、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小雪这一节气的含义;了解小雪的习俗;了解雪花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技能方面:
能够利用画笔绘制雪花;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科学小实验“制作雪花”;提升观察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感方面:
深化对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提升弘扬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课程内容】
1.了解小雪节气(10分钟)
所需材料:视频动画《小雪时节,我们应该怎么吃?如何穿?》
活动过程:
(1)播放小雪节气的趣味科普视频;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视频中看到学到了什么,教师简要总结。
2.认识雪花(10分钟)
所需材料:各种雪花的图片、雪花科普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讲述他们印象中的雪花,引导幼儿说出雪花的颜色和形状;
(2)展示各种雪花图,让幼儿仔细观察,说出这些雪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结合视频《雪花是如何形成的》,向幼儿讲解雪花的分子组成及形成过程。
3.科学小实验《制作雪花》(25分钟)
所需材料:吸水树脂,色素,清水,一次性水杯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教师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吸水树脂有非常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会膨胀成水凝胶,像雪花一样。
4.绘画活动:制作五彩雪花口罩清凉贴(20分钟)
所需材料:纯白色口罩清凉贴;水彩笔(安全无毒)
活动过程:
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一版纯白口罩清凉贴,幼儿利用不同颜色水彩笔,在口罩清凉贴上绘制各种形状的雪花。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
2.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间的感情。
3.引导幼儿通过天气变化,植物变化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了解小雪节气。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
介绍小雪节气的风俗、农事活动、节气故事、节气儿歌、手工制作、亲子活动等。
小雪的由来: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节气的相关民俗: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节气有三候:
一候: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
二候: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面的阴气下降;
三候:万物失去生机,进入严寒的冬天。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朋友们学到了那么多,都跃跃欲试的想要做一些有关小雪的东西啦!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更让孩子们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需要在他们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节到小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瑞雪兆丰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小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2、一起学习几个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3、户外实践:到户外帮助树木保暖。
4、室内实践:串山楂活动。
四、活动延伸
了解有制作腌菜习惯的幼儿家庭,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腊肉,并带来幼儿园观察腊肉的变化。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