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1 23:37:15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 ……此处隐藏10061个字……鸟的天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傍晚

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师: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太阳 灿烂的红霞 白茫茫的水 平静的船 优美的桨声 ——宁静的黄昏

师: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桨声很有规律像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

五、学习第二段(5-9)

1、学生朗读5-9段

2、师: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大榕树

3、师: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树叶:伸到水面上 绿得可爱 不留一点缝隙 绿得耀眼

树干: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计数

树枝:枝上生根 有些树枝垂到水面

树根: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 像木桩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 ① 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② 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③ 绿——绿得耀眼

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

注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

(提示:“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

(提示: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

7、师: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

(提示: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

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

(提示: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8、师: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提示: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

9、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一定很失望。)

六、学习第三段(10-13)

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

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

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早晨

4、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提示:见到了。)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是树还是鸟? (提示:鸟。)

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

6、学生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体形——大的、小的

颜色——花的、黑的 姿态——叫、飞、扑

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多

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

七、小结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3、带问题,听朗读:

⑴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